毕业升学季,各种打着“特殊渠道”入学旗号的高考招生诈骗分子闻风而动,随之而来的招生诈骗信息更是令人防不胜防。或是以免试读大学为诱饵骗取报名费,或是谎称私人关系有保送名额索取钱款,或是承诺拿钱可买“内部招生指标”。从旁观者的角度看,这些都是典型的钓鱼套路。放饵、抛钩、收杆,如此情节在许多诈骗活动中都似曾相识,一系列操作方式其实算不上多精巧高明。既然都是些换汤不换药的老手段了,为啥这些明显不靠谱的招生信息还会有市场?
仔细甄别一下,不难发现,凡是能诓得住家长和考生的诈骗信息,大抵脱离不了两种特性。一是利用所谓的“信息差”。一般而言,招生背后有着组织严密的运转系统,在考生和家长眼里有着一定的“神秘感”。而招生诈骗信息多称“自己与学校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关系熟络”,可以“操作”一番,以此引诱求学心切的家长和学生。二是“画饼”承诺高额回报。对部分高考成绩不如人意的学生来说,“逆袭翻盘”的门路本身就是极具吸引力的。诈骗分子往往声称只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报名费就可上名校“圆梦”,恰好也满足了部分人“花钱铺就升学之路”的错觉。以“内部信息”为诱饵,“保送升学”为承诺,就此牢牢拿捏了一部分人的“七寸”,使其落入不法分子设计好的陷阱中。
高考公平,兹事体大。对有关部门而言,将高考招生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到底,不给人留下任何遐想的空间,是铲除招生诈骗生存土壤的根本之举。当然,学生和家长也要明白,教育公平没有“后门”可言。实现升学梦想并没有什么捷径,想着花钱走旁门左道就能徜徉在大学校园中,到头来只会是一场空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